非遺傳承隊伍如何更加壯大?(政策問答·回應關切)
今年3月,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,共942人。目前,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隊伍規(guī)模近4000人。與此同時,非遺項目傳承隊伍年齡老化、后繼乏人等問題不容忽視。
如何積極培養(yǎng)青年人才,讓古老的技藝在當代“后繼有人”?
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強非遺保護工作,促進非遺薪火相傳。
構建非遺人才培育制度體系——
非遺傳承,立法先行。7月初公開征求意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修訂草案堅持問題導向,補充對代表性傳承人的支持措施,增加傳承人培養(yǎng)的內容。
近年來,《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》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》等政策文件出臺,以各級非遺行政部門為主導,非遺保護中心、非遺館、非遺保護協(xié)會為骨干力量,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逐漸完善。
創(chuàng)新探索助力人才留鄉(xiāng)——
2021年,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、國家鄉(xiāng)村振興局綜合司印發(fā)《關于持續(xù)推動非遺工坊建設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的通知》,隨后18個省份制定了非遺工坊認定和管理文件。“目前全國1.8萬余家非遺工坊,分布在2005個縣級行政區(qū),包括670個脫貧縣和135個國家鄉(xiāng)村振興重點幫扶縣,帶動相關產業(yè)鏈120余萬人就業(yè)增收。”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介紹。
培養(yǎng)傳承人,形成可持續(xù)的傳承生態(tài)。如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、海南五指山市等地,發(fā)展“非遺+研學”“非遺+旅游”,讓古老技藝找到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,吸引大學生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,為鄉(xiāng)村全面振興注入新活力。
推動傳統(tǒng)傳承方式和現代教育體系結合——
加大對傳承人支持扶持力度。文化和旅游部會同教育部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實施中國非遺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,拓寬人才培養(yǎng)渠道,加強傳承梯隊建設,不斷壯大傳承隊伍。
研培計劃實施10年來,先后有149所高校參與其中,共舉辦1400余期研培班,覆蓋1300余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,直接培訓5.1萬人次。此外,各地實施的研培項目,參與院校超過200所,惠及超過20萬人次。
為推進青年傳承人培養(yǎng),教育部將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”納入《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(yè)目錄》,加強非遺相關課程和教材建設,認定部分非遺相關課程為國家一流本科課程。
下一步,文化和旅游部將會同教育部等有關部門,進一步加強以研培計劃等為重點的非遺保護傳承人才培養(yǎng)工作,支持高校進一步加強非遺相關專業(yè)建設,深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,強化產教融合、協(xié)同育人。
今年3月,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,共942人。目前,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隊伍規(guī)模近4000人。與此同時,非遺項目傳承隊伍年齡老化、后繼乏人等問題不容忽視。
如何積極培養(yǎng)青年人才,讓古老的技藝在當代“后繼有人”?
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強非遺保護工作,促進非遺薪火相傳。
構建非遺人才培育制度體系——
非遺傳承,立法先行。7月初公開征求意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修訂草案堅持問題導向,補充對代表性傳承人的支持措施,增加傳承人培養(yǎng)的內容。
近年來,《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》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》等政策文件出臺,以各級非遺行政部門為主導,非遺保護中心、非遺館、非遺保護協(xié)會為骨干力量,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逐漸完善。
創(chuàng)新探索助力人才留鄉(xiāng)——
2021年,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、國家鄉(xiāng)村振興局綜合司印發(fā)《關于持續(xù)推動非遺工坊建設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的通知》,隨后18個省份制定了非遺工坊認定和管理文件。“目前全國1.8萬余家非遺工坊,分布在2005個縣級行政區(qū),包括670個脫貧縣和135個國家鄉(xiāng)村振興重點幫扶縣,帶動相關產業(yè)鏈120余萬人就業(yè)增收。”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介紹。
培養(yǎng)傳承人,形成可持續(xù)的傳承生態(tài)。如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、海南五指山市等地,發(fā)展“非遺+研學”“非遺+旅游”,讓古老技藝找到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,吸引大學生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,為鄉(xiāng)村全面振興注入新活力。
推動傳統(tǒng)傳承方式和現代教育體系結合——
加大對傳承人支持扶持力度。文化和旅游部會同教育部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實施中國非遺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,拓寬人才培養(yǎng)渠道,加強傳承梯隊建設,不斷壯大傳承隊伍。
研培計劃實施10年來,先后有149所高校參與其中,共舉辦1400余期研培班,覆蓋1300余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,直接培訓5.1萬人次。此外,各地實施的研培項目,參與院校超過200所,惠及超過20萬人次。
為推進青年傳承人培養(yǎng),教育部將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”納入《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(yè)目錄》,加強非遺相關課程和教材建設,認定部分非遺相關課程為國家一流本科課程。
下一步,文化和旅游部將會同教育部等有關部門,進一步加強以研培計劃等為重點的非遺保護傳承人才培養(yǎng)工作,支持高校進一步加強非遺相關專業(yè)建設,深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,強化產教融合、協(xié)同育人。
- 以更優(yōu)標準助力產業(yè)提質——市場監(jiān)管總局詳解先進制造領域標準體系建設成效(2025-09-05)
- 2030年總規(guī)模超7萬億元!這一產業(yè)迎利好 (2025-09-05)
- 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設備更新的投資補助資金帶動總投資超1萬億元——大規(guī)模設備更新帶…(2025-09-03)
-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解讀《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關于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的聲明》(2025-09-02)
- 消費貸“國補”這幾點要注意(2025-09-02)